■文/顧美芬
當孩子像故事中的珍妮一樣,在星期一上學前,忽然說,「糟糕!我的功課還沒做!」有多少父母能夠有智慧地處理這個問題呢?我想到父母們可能有以下幾種反應:
第一種反應:破口大罵,而且翻出舊帳,「你看,你從來就這樣,成天只知道玩!玩!玩!連功課都忘了做,看你今天怎麼去上學...」可憐的孩子,一個問題還沒解決,又多了一個問題,父母的責備加上老師可能的處罰,真會讓孩子覺得問題好嚴重。下一次他可能就學聰明了--有問題一定不要告訴爸媽,自己解決還可以少挨一頓罵。
第二種反應:不參與意見,讓孩子自己做決定,「那是你自己的事,你要去上學挨老師的罵,或是在家做功課,都隨便你,早就該自己負責了。」孩子可能的感覺是--我有問題的時候,沒有人能幫助我,那麼我就逃避問題,也許不去上學是最好的解決方法。
第三種反應:趕緊打電話去學校,謊稱孩子生病,請假一天,一面告訴孩子這是為他好,可以免去老師的責罵和同學的譏笑。於是孩子學到一件事--就是天塌下來,都有愛我的父母擋著,不用擔心。
如果你覺得以上皆非,想有智慧地面對問題,處理問題,要如何做呢?我的建議是:
(1)先承認有一個問題。
(2)想一想,這是誰的問題?
(3)反省自己的部分:「我是否忘了檢查聯絡簿,或關心孩子的功課?」
(4)如果父母孩子都有責任,這是「我們」的問題,讓「我們」一起來解決。
(5)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來幫助解決問題,而非使問題更嚴重的人。
(6)找出解決方法,也許不只一種。
(7)和孩子討論、決定哪一種方法最好。
(8)切勿火上加油,藉機數落孩子。
(9)問題是短暫的,關係是長遠的,切勿因「小」問題,破壞「大」關係。
(10)事後評估這次處理問題的優缺點,以便下次改進。
「責罵」會使孩子隱藏問題;「放任」則使孩子逃避問題,無所適從;過度地保護孩子,又使孩子學不會負責任。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負責任的人,當他們還不太會負責任時,這是教導的絕佳時機。
很多時候,問題都不只是孩子的問題。而是「我們」的問題,需要「我們」一起來解決。這就是孩子為什麼需要父母的原因之一,也是父母智慧受考驗的時候。我們常要面對的問題還包括疼孫子的公婆,會去判斷父母怎麼去對待他們的心肝寶貝,這時候要得到公婆的稱讚、孩子的合作、和自己的滿意,實在不容易,而這神聖工作值得父母一生學習的原因就在於此。
愛與分享
■文/Stephen Chen
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難題,而他們往往會先預設並誇大可能會發生的困難,就拒絕去面對。如果父母願意一同跟孩子面對問題,孩子就會被鼓勵,也會有動力願意去解決,「成功會孕育下一個成功!」一但有了成功的經驗後,孩子就會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彩虹兒童美語電子報 [mailman@mx.udnpaper.com]
留言列表